新四军淮上支队八公山抗日纪事

发布时间:2024-06-13 09:10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淮南八公山,风景秀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淮上支队曾经在此开展大量活动。

组建抗日武装

1939年3月,中共党员蔡效唐奉令在八公山地区(时属凤台县)组建新四军淮上支队,开展抗日斗争。

蔡效唐到八公山南塘后,首先与附近张楼村的张明诚建立了联系,取得了张明诚的支持。张明诚是国民党寿县县长张作六的弟弟,他不仅自己出钱、出粮,帮助解决淮上支队的供给困难,还主动联系果子李(村庄名字)的李俊乡、新庄孜的朱卓珊,为淮上支队送钱、送粮。

为了扩充部队,蔡效唐通过南塘张明诚、朱士俊的亲朋关系,到保义集找到国民党寿县县长张作六,到正阳关找到国民党一一七师师长廖运升(时凤台县廖家湾人),筹集机枪、步枪30多支,子弹10箱,新四军淮上支队的人员也由100多人扩大到200多人。

新四军淮上支队成立后,多次召集当地的保、甲长,教育他们不要当汉奸,要为抗日提供情报。新四军淮上支队还在朱小庄朱善成家、蔡岗村蔡瑜之家设立两处联络站,与活动在洛河地区的中共凤台党员程汉丞、程际奎取得联系,使新四军淮上支队的活动范围从八公山地区扩大到洛河、上窑。

痛击日伪军

当时八公山地区有三个日军据点:一处在东淝河北岸的九丫村(今唐山镇),一处在谢家集唐山寿田公路一侧,一处在八公山区老牛坟淮河岸地。每个据点都有日军一个班、伪军一个排;蔡家岗和山王集各驻有伪军一个绥靖团。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以抗日为己任的新四军淮上支队,积极开展了反扫荡斗争,多次攻打唐山和老牛坟的日军,迫使日军不敢下乡“扫荡”。

驻扎在蔡家岗的伪绥靖团长李法标有百余人枪,甘当日军的走狗,到处欺压百姓、强抢民女,并虐待原配妻子张氏。一天,商人王兴斋从淝河西带回一个20岁的女子准备做小老婆,在蔡家岗蔡保庆家饭店被李法标遇上,李法标就强行留下此女做妾。李法标原配张氏的弟弟张文标是李法标的随从副官,愤恨在心,就与淮上支队联系要除掉李法标。李法标当时住在蔡家岗前街的周家老大门的后院,前面有三道岗哨。蔡效唐于是果断抓住时机,派战士张德让、张金宏带着几个人,从中街的蔡瑜之家翻墙头进入周家的后院,当场打死李法标。当时山王集也驻有一个伪绥靖团,团长杨某某,横行乡里,在山王集设烟馆、妓院,也被新四军淮上支队设法除掉了。两个伪绥靖团团长被打死,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为新四军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唐山日军据点驻有日军10多人、伪军40人,每天都要由蔡家岗的民众送水,供其吃用。蔡家岗离唐山有5里多路,来回需要半天,而且由10多名伪军押送。伪军们到了蔡家岗,就到集上的饭店大吃大喝,由当地民众付钱;吃过了还要好烟好酒,稍有不周,非打即骂。新四军淮上支队决定为民除害。当伪军来到饭店,刚坐下,正在吆五喝六的时候,新四军淮上支队突然发起袭击,打死一名伪军,其余伪军抱头鼠窜。新四军淮上支队随即收缴了伪军仓皇逃窜未来得及带走的枪支弹药,迅速撤离,从此以后,日伪军再不敢要老百姓送水了。

1943年,驻在高皇的伪军花庆旺部500多人,向西北田集一带扫荡,与国民党二区区长兼自卫队长朱利贞相遇。国民党二区区队装备不足,难以抵挡伪军。正在紧急关头,淮河南岸的蔡效唐闻讯急率新四军淮上支队渡河增援。时值中共凤台县委负责人王怀友又率抗日武装迎头痛击伪军,国共联军大获全胜,共缴获轻重机枪10余挺,短枪、步枪百余支。

共筑抗日防线

新四军淮上支队积极组织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山王集恢复了牛市、羊市、菜市、布庄和粮行,发展屠宰业,建立了税收,解决了部队的部分供给,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八公山地区沦陷后,日本人和汉奸为了奴化中国人,从外引进大量罂粟,附近一些农民受利益驱使,纷纷种植,蔡家岗、山王集还建起了鸦片烟馆。鸦片害得很多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新四军淮上支队于是在八公山地区积极开展禁烟斗争,劝说农民不要种植罂粟,并封闭了蔡家岗、山王集三家烟馆。 禁烟斗争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支持。同时,新四军淮上支队还在各地禁赌,把很多赌徒改造了过来。

新四军淮上支队十分关注教育事业。八公山地区很多孩子失学,新四军淮上支队在朱小庄开办了朱庄小学、在蔡家岗蔡瑜之在家中开办了蔡岗小学。两校各招收失学儿童40多人,分初小、高小两个班;学校还排练了舞蹈剧《麻雀与孩子》等,经常到街头演出。1944年,两校学生增加到200多人,学校后迁至蔡家岗的蔡氏宗祠。蔡效唐还与中共凤台党员陶怀斌、夏淑先、顾伯英在耿皇寺兴办了耿皇寺小学。三所小学经常相互联系,举办抗日宣传演讲比赛,并把一部分年龄大的学生送去参加了新四军。

1944年秋,新四军淮上支队奉命北撤。

通讯员 聂 军 胡立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