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宜骅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22-12-27 09:24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

蔡宜骅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十六届市政协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在中共淮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聚焦中心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作出了新的贡献,开启了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把牢政治方向,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上实现新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各界共识。

喜迎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第一时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集体收看开幕会直播,及时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传达学习,开展交流研讨。制定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总体方案和任务清单,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大宣讲、大调研、大贯彻,以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开展网上书院委员读书活动,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学深学透,领会精神实质,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切实增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不断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新任委员培训、“政协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年来,共召开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2次、组织研讨发言61人次,主席办公会学习35次,举办“政协大讲堂”3期。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一年来共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报告工作13次,年度工作要点、重点协商和民主监督计划报请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换届之后,及时开展新一轮“一入四建”工作,将378名市政协委员全部纳入9个专委会,建立2个专委会综合党支部、10个委员党小组,将31个界别合并为20个委员活动小组,建立党员常委联系党委常委、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双联系”机制,推动政协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贯彻举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实施细则。抓好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市政协网站、微信公众号、履职APP等阵地建设,一年来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江淮时报、省政协网站等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80余篇。

广泛凝聚各界共识。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政协协商议政提供制度性安排,市政协重点协商课题均由各专委会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共同承担。一年来,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共提交集体提案60件,大会发言18篇,社情民意信息8篇。开展“界别活动月”活动,组织委员深入到界别群众中去,多做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组织住淮省政协委员赴合肥、马鞍山学习考察。持续关注少数民族乡村发展、宗教场所平安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密切与党外知识分子、“三胞三属”、非公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络联谊。利用网上“淮南政协书院”这个载体,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开展了4期委员读书活动,委员累计发言11万余条。召开线下读书座谈会3次,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汇聚发展正能量,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

二、聚焦“五大攻坚行动”,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作为

我们坚持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紧扣“三城三地”建设和“五大攻坚行动”,找准政协履职的切入点,助推淮南高质量发展。

聚焦城市更新建言。围绕“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召开资政会,成立6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城中村、菜市场、老旧小区等开展调研,组织问卷调查,围绕完善结对共建机制、菜市场改造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党建引领的小区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10条建议。市委任泽锋书记出席资政会听取意见,对市政协报送的《建议案》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对《建议案》进行了任务分解,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推动创建工作下足“绣花功夫”,做活“精细文章”。

聚焦产业转型议政。召开“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议政性常委会,围绕完善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差异化要素政策、盘活存量资产、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推进“标准地”改革等方面提出9条意见建议。市政府张志强市长出席会议并给予高度评价,要求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落实举措,做好“亩均论英雄”改革下半篇文章。开展“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专题协商,考察学习外地大学科技园发展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助推了《支持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的出台。围绕加大企业上市支持力度、工业互联网发展等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生态修复出招。围绕“大气扬尘治理”开展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工作,策划“1+5”系列重点提案,组织委员深入建材堆场、道路、工地等实地察看,形成问题清单。市委任泽锋书记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对相关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再次部署交办。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全程参与,主办、会办单位密切配合认真办理,为我市今年以来空气质量改善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开展“林长制”实施专项民主监督,就加强基层林长队伍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等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围绕农村改厕、农村饮用水安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持续跟踪监督,助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聚焦乡村振兴发力。围绕农业“两强一增”行动,开展“机械强农”专题协商,深入各县区、企业、国有农场、合作社考察调研,形成《发挥驻淮国有农场作用 把“大托管”品牌擦得更亮》等协商成果,相关建议被纳入《淮南市“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专题调研,助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持续关注凤台县李冲回族乡的发展,将大会发言转化为重点提案,由党政分管领导领衔督办,推动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聚焦社会治理谋策。开展“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对口协商,在全市社区网格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就整合网格资源、建强网格员队伍、加强服务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等提出建议,推动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化,打造“网格化+网络化”社会治理模式升级版。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菜市场改扩建、电动三(四)轮车管理、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等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提案督办和专项民主监督,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三、助力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在提升民主监督实效上迈出新步伐

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根据省政协的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开展专题民主监督,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

推进“暖民心行动”落实落细。围绕市委、市政府10项“暖民心行动”开展民主监督,召开市政协常委会议,听取市直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帮助委员们知情明政。市政协班子成员带队调研42次,走访村居、企业、学校、医院、菜市、老年大学等115家,召开座谈会25场,参与委员360余人次。综合运用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视察、专题协商等方式,推动民主监督走深走实。如围绕“老有所学”“健康口腔”等行动成立11个民主监督小组,组织委员就地就近开展常态化监督。就市第一人民医院停车难问题深入调研,推动周边闲置地块整合利用,增设停车位500个。建立“放心家政”信息平台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并积极推进。《关于推进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的建议》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分管副省长作出批示。今年以来,围绕“暖民心行动”共报送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15篇,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及时阅批、开展暗访,分管领导协调落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策划“1+5”系列重点提案,由常务副市长领衔督办。在经济界和工商联界委员中,聘请了一批特约监督员,反映企业诉求,宣传相关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聚焦为企优环境开展委员线上读书活动,组织委员围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进行线下座谈交流。积极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生态环境专题大接访”等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班子成员共走访企业76家,现场办公16次,梳理并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57个。根据市委统一安排,4位副主席加入“6+1”产业招商专班,积极投身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第一线,坚决做到“党委有声音、政协有响应,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跟进”。

四、坚持守正创新,在委员常态化履职上取得新拓展

积极探索委员履职的新途径新平台,常态化开展各类微协商、微监督。

推动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共收到提案369件,立案268件,立案率72.63%。重点提案督办已形成市委书记领衔督办、党政分管领导领衔督办、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三个层次,实现提案人和办理单位双向评议“全覆盖”,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明显提高。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的作用,完善网上收集初审、定期分析研判、分类处置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有6篇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报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22期,市领导批示39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开展优秀协商活动、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新闻宣传工作评选和表彰,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激发广大委员的履职热情。

委员“微建议”平台开通运行。今年7月,正式运行委员“微建议”平台,并与市政府“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联互通。上线以来,委员共报送各类微建议200余条,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助力解决了小区停水、公交线路延伸、人行道整修、增设公厕、制止占道卖菜、完善小区排涝设施等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微建议”常态化和全天候的作用,为广大委员网络议政提供了新渠道,此项工作得到省政协的介绍推广。

委员工作室作用有效发挥。遴选新任委员入驻“委员工作室”,新挂牌成立淮南市律师委员工作室和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委员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各类委员工作室63家,进驻省、市、县区政协委员615名,累计开展活动300余次、“微协商”120余场。如高新区委员工作室反映显示产业园内手机信号弱问题,市政协组织企业家委员、高新区管委会和四家通信运营商面对面座谈交流,商讨对策方案,增设基站和优化设备,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五、加强自身建设,在强化责任担当上展示新气象

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确保新一届政协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着力加强政协制度建设。深入贯彻落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新要求,协助市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贯彻举措》,着力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难题,推动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细。抓好新一届市政协制度建设,制定、修订《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7项制度,提高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市委“一改两为”会议精神和省委组织部《干部新状态系列谈》,制定《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调查研究、信息化建设、办文办会等工作质量,提升机关服务保障水平。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文明创建、双招双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等联系包保工作。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疫情防控、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第一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5次,共310余人次参与。

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服务与管理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制定新一届政协委员培训规划,举办新任委员培训班,203名新委员参加培训。完善委员履职量化考核细则,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开展新一届政协常委述职工作,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带头交好“委员作业”。继续开展“委员风采”评选,对标先进典型,增强委员荣誉感。面对今年3月我市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投身抗疫一线,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共捐款捐物价值492万余元,展示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加强政协系统上下联动。积极对接省政协的工作部署,就共同关注的课题开展联合调研和民主监督。一年来,接待全国政协、省政协、外地政协来淮调研25次,不断完善“双帽”七县(市)政协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县区政协上下联动,在文明创建、亩均论英雄改革、机械强农等协商活动中,充分发挥县区政协的作用。建成投入使用市政协信息化一期项目,指导县区政协的信息化建设,同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发挥政协系统的整体优势。

各位委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务委员会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功能有待加强;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还需进一步增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等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中共淮南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战略部署,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政协智慧和政协力量。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中共中央、省委、市委统一部署,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团结引领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全面系统学、原原本本学、带着问题学,深刻领会中共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深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结合淮南实际,围绕淮南高质量发展,找准政协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着力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难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市县政协事业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解决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召开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发掘典型、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市县政协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委员工作室”建设,引导和支持委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微协商”“微监督”活动。探索在省级以上开发区设立政协委员召集人,完善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召集人工作机制,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将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三、精心组织“双月协商”。围绕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召开资政会,就我市人才的总量、结构、分布、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政策等开展调研,为淮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围绕加快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召开议政性常委会,更好地发挥我市的煤电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相关产业,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献计献策。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找准突出问题,持续推动我市营商环境的优化。围绕科技强农开展界别协商,健全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和转化的创新体系,助推“两强一增”行动。围绕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开展专题协商,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新徽菜名徽厨。围绕创建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开展对口协商,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助推平安淮南建设。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市政协2023年度重点调研计划》,组织政协委员围绕粮食仓储安全、预防打击电信诈骗、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武王墩墓开发利用、发挥商协会作用、发展壮大公立医院等课题开展调研,力争提出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五、着力提升民主监督实效。根据省政协的统一部署,继续推进“一改两为”专题民主监督和10项“暖民心行动”民主监督,改进监督方式,加强上下联动,助推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落实落细。对2022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亩均论英雄”改革等协商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做好协商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

六、搭建常态化履职平台。认真落实“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控制立案数量,提高集体提案比重,加强提案征集、选题和策划环节,进一步发挥市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的示范效应,推动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加强社情民意信息选题策划和分析研判,围绕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收集、反映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进一步加强委员“微建议”和政务服务热线的对接联通,引导委员随手拍、随时写,开展常态化、全天候的微监督,并对“微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向委员反馈。继续开展“界别活动月”活动,动员广大委员深入到界别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

七、切实抓好委员学习培训。发挥好“政协大讲堂”、委员学习培训等平台作用。依托有关高校举办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对市政协专委会主任、界别召集人、县区政协主席等关键少数进行专题培训。制定《2023年度“淮南政协书院”委员读书计划》,精选读书主题,丰富读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活动实效,推动读书活动与委员履职、网络议政相结合,以“书香政协”助力“书香社会”建设。

八、加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切实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锤炼严实作风。对现有的工作制度进行梳理,补缺补差,增强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健全完善委员学习教育、服务管理、考核评价等机制,激发委员们的履职热情。班子成员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等包保责任。不断提高机关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政协信息化建设,完善市政协APP和履职服务平台功能,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委员思想永远在线、智慧时刻连线、联系永不断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